GTD即Getting Things Done,是企业高管培训专家David Allen所创的一种闻名于世的高效时间管理方式。此人曾经从事魔术师、侍者、空手道教练、园艺设计者、维他命销售员、车床车工、导游、加油站经理、搬家公司的业务员、摩托自行车销售员、餐馆的厨师等一系列职业,他的经历如此之丰富,精力之旺盛,令人震惊(貌似与老罗有一拼)。

最初接触GTD时间管理方法来自同人于野的书评《GTD心法》,读完后很受启发。GTD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压力的来源及应对策略,而《GTD心法》这篇书评高度概括了GTD的核心思想:

GTD 其实就是两点。

第一,清空你大脑的内存。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分门别类,另外存放在一个逻辑性强而又可靠的系统中去。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事的。我们的大脑每天耗费太多时间提醒我们该做又没做的事情,应该把大脑从这种思维中解放出来。

第二,把任何任务和项目具体成 actions。树立“next actions” 的观念。不管是什么任务项目,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计划具体化,才能让我们随时把握该做什么。这样一来,在一个给定时间具体采取一个给定行动(action)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对自己的行动选择有信心。

GTD 认为人生最大的不安的来源不是事情太多,而是有很多事情你该做却没有做,你跟人说了你要做却没有做。GTD 就是要确保你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做到。

有两本书我每年都会至少读一遍,此书是其中一本,另外一本是《神奇的睡眠Powerful Sleep》。本文是这本《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的读书笔记。

1. 我的时间管理

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三板斧:PRC,以我用的remember the milk 为例

  • C for Collect,收集。在任何时刻有一个需要做什么事情的想法都放到Inbox里面,做到事无巨细都收入囊中(Everything in a List),待处理或者归类,即便是看电影,也要放到list中。
  • P for Process,处理。把想法转化成具体的actions,反复问自己下一步怎么做、下一步怎么做。每一类actions放到一类list中,而一个action可以被多个list收录,比如我会有Inbox, BusinessBooks, just2do.it, Pre-work, Readings, Run+Audibles, Social, StumbleUpon, Writings, Sent, Due3Days。当然,有实效性的Action必须标注出due的日期;对执行地点要求高的action要标注@标签,比如@打电话可以和@散步一起做。这样,每当有空但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打开TODO list,就会像点菜一样随手看重要性、时效性、甚至是看心情挑出一件action做。这样,我们就能清空大脑,专注手头的事情的同时不遗漏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
  • R for Review,审查。人生的事件无穷无尽,我们不苛求每天一定要做多少事情,但是每天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是谁自己要干什么。如果有事件Overdue,一定要有所处理,无论是Postpone也好,还是取消也好,一定要有所反应:要避免一堆事件在那里,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需要多久去完成,会让人很沮丧。通过review,了解自己的习性,在下次定目标的时候,会更加科学合理,最好是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一件事情需要多久完成;甚至是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心情状况下的效率会有怎么样的不同。好的feedback绝对会振奋人心,尤其是当只有自己一个人努力的时候。

补充工具:

  • Cheat Sheet
    • Be conscious all the time 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做每件事的时候都动脑子、每时每刻都绷紧着神经。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动脑子的时候怎么办?我的做法是对照Cheat Sheet
    • 例如,每当我干活很累心生厌倦的时候,我会拿出一张”如果我干活很累”的Cheat Sheet,有如下内容
      • 先大口多喝水再说
      • 如果是上午,欢快地出去买杯咖啡
      • 如果是下午
        • 如果还需要继续干活,来一局星际,约半小时
        • 否则,出去跑步吧亲╭(╯3╰)╮
      • 如果是晚上,
        • 仰卧起坐、俯卧撑任你选
        • 给亲朋好友打电话
        • 来一局星际,约半小时
        • 洗洗睡吧
  • Reminder
    • 值得注意的是,TODO和reminder是需要分开对待的,不要指望一个TODO List软件提醒你一件突然出现的约会这种琐事,也不要用闹铃规定哪一段自我规划的时间应该干什么。每天每段事件必须在哪里干什么事情,那是小学生干的事情;人生充满不确定性,要预留空间。如果一个不得不去的约会打乱了规划好的工作时间,会导致沮丧,更重要的是,会损害规划的神圣性。
  • Tracker
    • Evernote: 每天写简单的日记
    • UP by Jawbone: 记录每天的睡眠和运动情况
    • Time Tracker Pro for Mac: 记录每天使用电脑不同软件的时间,每半个月通过记录的情况和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的计划

指导思想:

  1. 清空大脑中悬而未决的点子、约会,全部记录到工作篮或PDA中,全力解决当下的问题。

  2. 设定可衡量结束的无边界项目,把项目分解成行动,一环扣一环,一次只执行一个。

  3. 万事早考虑。

  4. 压力来自于对自己的承诺无能为力,只有三种解决方法:事先拒绝、立即去做、重新商议。

  5. 我的目标是:享受干活和生活的乐趣,最直接的体现是,不要背着书包去酒吧、做一个扫兴的同学。

当然在不得不必须达成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什么鬼规划和其他的鬼事情,都去死吧! 这是可以理解也是必须的 :D

2. 摘录

  1. 工作无边界:学习、业务、娱乐、生活、感情没有具体界限,也不必区分,都是things,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乐趣。

  2. 把一切做得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但每一件事都可以被处理得更加完善。

  3. 关注价值观并不会使你的生活变得简单。它阐明意义,指导方向,而且带来更多复杂的情况。

  4. 你发挥能量的能力与你放松休息的能力直接成正比:力求达到心如止水:空空如也、一切就绪、波澜不惊。即使你并非处于最佳状态中,也没有理由变得松懈、低效。

  5. 任何造成你反应过度或不足的事情都可能控制住你。

  6. 任何没有找到应有的位置和恰当的存在方式的事物,都会盘踞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7. 结果的可衡量化:怎样才算得上是“完成”了呢?因为“在知识工作中,任务没有被指定,它需要被确定。‘这项工作的预期成果是什么?’这是一个提高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的关键性问题。(德鲁克)当你无法确信自己的目标时,你永远不可能清楚什么时候可以感到满足。

  8. 你并不需要进行很多思考,仅仅需要一些,能够把你所承担的责任和投入的资源凝聚到一起就绰绰有余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你大脑中盘踞问题的多少与其解决的效率成反比。你没有理由两次产生同一想法,除非你对它情有独钟。

  9. 为什么问题悬而未决耗费精力?

    • 你还没有确切地认定它们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 你还没有决定你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到底是什么;
    • 你还没有把后果和即将采取行动的提示信息存入你所依赖的体系中去。
  10. 持续不断且毫无成效地深陷于我们不得不处理的事务当中,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最大浪费。——一次性、预防性地完成琐碎(集中打电话)

  11. 你首先需要培养一个习惯:在大脑中不留任何事情。(认识到自己是不足的)

    • 你不可能通过对5分钟进行管理,赚取6分钟的时间。
    • 你无法对付超载的信息量,否则,你会走进图书馆便立刻死掉。或者当你第一次连接因特网,甚至在你打开电话号码本时,你就会大发脾气,失去耐心。
    • 你不能管理重要事宜,你只是拥有它们。
  12. 事情极少由于时间匮乏而受阻。它们陷入困境往往是由于未能判定行动而造成的。开始便是行动的一半。——断定达到什么目的,下一步怎么做

  13. 横向搜索事物,纵向思考事物。

  14. 具有灵活性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不会由于受到压力而不堪重负。

  15. 日程安排是一块神圣的领地。一旦在那里做下了标记,你就必须予以落实,或者根本不去碰它。日历上惟一允许出现的改变是,更改原定的日期。

  16. 把一切没有潜在行动价值或者参考价值的东西统统扔掉。如果你继续保留着这些东西并与其他的资料混为一谈,这些垃圾资料将会严重地损害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17. 把那些不必立即付诸实施的事情与需要即刻解决的问题区分开来是至关重要的。否则,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你会逐渐地变得无动于衷,不知道从哪里切入,或者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区分“将来也许”和“必须”)

  18. 大多数人在清理、了结、阐明了他们所有的协议,并与别人重新审议了这些协议后,都会感到心满意足、状态良好。注意周都要坚持这样做,而不是每年。——不断巩固系统的完备性,愈发依赖,并借此提高内在动力。(总结、交流)

  19. 当你需要处理的事情远远地超越了你的应付能力,你需要做的便是相信自己的选择。

  20. 人们计划做得越多,形式越随意自然,他们获得的效果就越理想,同时,还释放了大量的精神压力。它碰巧符合我们天生的思考和策划的习惯。如果你在产生任何想法之前,一直等待着冒出一个好主意来,那么,你就不会拥有许多想法了。遵循大脑运作规律,逐渐进入状态。

  21. 提升个人工作效率的最佳和段之一就是拥有你乐于使用的管理工具。

  22. 如果你的归档系统无法达到快速、有效、妙趣横生,那么你就会对整个过程产生抵触情结。

  23. 如果发现抽屉开始变得拥挤不堪,我就会在打电话等候时动手进行整理。在现实工作中的“火警区域”,如果归纳某项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超过了60分钟,那你就不是在归纳文件,而是在堆放垃圾了。至少一年整理一次所有的文件夹。

  24. 考虑一下,那些收藏品和纪念物是否对你还存在任何意义。

  25. 千万不要让“并非那么重要的”陷阱吞噬掉你在家时的精力

  26. 一次一项内容、永远不再放回工作篮、加工处理的关键性问题:“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27. 把可以付诸行动的电子邮件和文件与其余的分离开来

  28. 取得成功的最佳场所是你目前的位置以及现在的工作。

  29. 当底层已经陷入失控时,仍然试图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将有可能成为效率最为低下的方法。

  30. 准备行动,创造条件,对工作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思考。然后,你就把大多数人远远地抛在后面了。

  31. 养成收集和自省的习惯:焦虑和内疚并不是因为承担太多的工作而造成的,这是由于你撕毁了同自己签订的协议而导致后果。应该如何防止撕毁同自己签订的协议呢?如果你的消极情绪来自于毁约,那有3种方法来对付这种局面,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摆脱不良的情绪、消除负面影响:

    • 不签订协议(一次只干一件事、勇敢说不)
    • 完成协议(切割细化,自下而上)
    • 重新协商协议(商议拖延比焦虑而无所作为好)
  32. 关注结果,尽早开始(早死早超生:几乎在任务下来的一刻脑袋里就有基本构思:知识性的工作中判定必须放在前期)

EOF

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也是一个转型期:如果说上一代的努力是为了物质生活的丰富,而这一代的追求便是为了个人精神的独立。在这股思潮中,龙应台自1985年在《中国时报》刊登的一系列杂文,也就是后来集结成册的《野火集》,对80年代的台湾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早年听说龙应台和她的《野火集》,是源于高中文艺男青年曾子同学对这本书的厚爱。尽管语文老师老姚经常批评曾子同学的作文,说没有中心思想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云云。我以为,写出来让人爱看爱反思爱反刍就很NB了,一群思想何必有中心呢?没有中心的思想总比有中心的假思想好。

父母虽然鼓励多读书,可是实际上,天底下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几乎不予以指导,幼年没有接触此类文章,实乃憾事。反观自己小小年纪就早早地没了锐气,认为:你的意见是你的意见,我的态度是我的态度,既然你无法说服我,我也没有必要说服你,我们又何苦为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吵得面红耳赤呢?所以我一贯“中庸”且保留态度。对周围的无论是言论还是科学理论,基本上无甚评价:“哦,是这样啊。我知道了。”我们多年的教育也只是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死板的教育把我们调教成乖巧听话聪明的“好少年”,却从未教授我们年轻人应该有锐气,有质疑权威的能力。

锐气往大里说,是血性。我最近就经常感叹,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怎么就没有血性了呢?美国的孩子看变形金刚,日本的孩子看奥特曼,中国的孩子看蓝猫淘气三千问。稍微有个打打杀杀的,听说有个“虹猫蓝兔七侠传”摆弄了刀枪,硬是给禁播了,当然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也就不多说了。人家小河北骂两句,郭德纲选择江湖气,怎么就祸国殃民了??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当年的台湾与今日的大陆是如此相似(本来嘛我们都是中国社会)。潲水油、毒奶粉、考试泄题、工业酒精酿酒、鲁莽驾驶、污染等等这些也不仅仅是我们大陆的问题。

旁听则暗,兼听则明。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要学好英语的原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可以更上一层楼的。

==========

摘录与评价(注)

  1. 因为在战乱或荒年里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粮食去帮助别一家,这慷慨的一家就要减少他们自己生存的价会,要是太慷慨,生存机会便相对减少,甚而不免饿死。所谓物竞天择,在战乱荒年里,有慷慨性格肯于帮助别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专为自己打算的人反而得到选择,这种畸形的自我选择与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义特别发达。

  2. 任何房客都没有权利把租来房子的屋顶拆掉、地板挖空、墙壁熏黑,因为将来还有别的房客要来。

  3. 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反而可能显得愚钝

  4. 近代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即曾说过:“学问毕竟是为了生命⋯⋯没有生命的学问,无用也!”这段话对我们那些急急忙忙的学生们特具意义!

  5. 别人仰慕我们理所当然,我们却绝对不可以钦佩别人。这个心理怎么解释?

  6. 面对社会问题的三种反应:1)怎么老说咱们不好,西方就没这些问题吗?2)你老说欧美文明进步,你崇洋!3)那是西方的,不合台湾实情。三个回答:1)台湾的缺点与西方有什么关系?2)本身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情绪化的反应,真正的问法应该是-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某方面这么进步?这某方面的进步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是我们想要的,应该如何效仿?3)凡是西方的,都不符合我们实情吗?

  7. 他骂党,因为他不知道政府哪一个部门负责那一桩事,路上有坑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找谁负责;换句话说,当他要争取权利的时候(譬如行路无坑的权利),他并不知道有什么管道可循。

  8. 这样反人性、反理性、反自然的虚伪教育,怎么能够“不干涉”?

  9. 没有过去,现在就没有意义,未来就没有方向。古迹,对我而言,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流行的装饰;古迹,是我切身的、不可置疑的需要。(古迹是情感需要)

  10. 台湾不能实施真正的民主,因为台湾的人民还没有那个水准。这次高雄市民的表现可以作为对这种说法的反证。我们的人民显然渐渐了解到“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是一种罪恶。(注:刘瑜在《告别印象主义》一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调查:通过对江苏12县的调查发现,这12个县的抽样农民里,82% 认为村支书应由选举产生,近60%认为最高领导人也应选举产生。多数被访者甚至坚持,即使选举带来混乱也不应放弃。至于市场经济,就调查当年来说(2000年),大多数农民支持市场经济,支持率比北京市民还高。“小民意识”就真的那么严重吗?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1.调查所抽样的江浙地区是我国的发达地区。2.即便是发达地区,不也有大众群体疯狂的情况么?譬如荷兰黄金时代的郁金香热。难道清华北大的才子们相互拆台——C语言门、关机嘿咻门——这些就不小农么?)

  11. 《啊!红色!》一文怒斥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苏瑞屏女士因有上诉指出李再钤的雕塑颜色像中共的红星而擅自花八千元将其涂为银色。突然发现,在清明节去西安游览时曾在华山之巅与其有一面之缘:我着实是为这位老太太的自信而又干练的精神气所深深折服的。当时她一再强调自己是台北美术馆第一任女馆长之类云云,当时没能仔细记住她的姓名——大概是surui什么的。想不到竟然四个月之后的今天在龙应台的书中见到,还是批判她的。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以后出去玩还真得与各地的朋友多聊聊。

  12. 南非的是非善恶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它的种族隔离政策现在是千夫所指,万人唾弃。南非的白人简直是廿世纪的污点。事情的另外一面却是:南非若由黑人自决自主,恐怕歧视与屠杀会比现况更为剧烈——看看乌干达!看看整个非洲大陆!(WIKI: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但引发国内的反弹与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攻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便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且于1990年解 除戒严;1991 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1993年,戴克拉克因对南非的 民主贡献,与曼德拉一同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13. 这样“可爱”又“纯洁”的大学女生为数不少,而且讨人喜欢。我们的学生不仅只对台湾本身的社会、政治问题印象模糊,对台湾以外的国际情况就更陌生了。伊索匹亚的饥荒、乌干达的政变、南美的游击战、天主教廷对堕胎与离婚的立场、菲律宾的军队暴行等等,都不存在,都没有意义。

  14. 要我们的学生封闭在大学的围墙里“其他什么都不要管”,等于是把学问与人生割离,也等于要学游泳的人在岸上靠图解学游泳,却不沾水,或学解剖的人在暗室里看幻灯片学解剖,却不动刀子。

  15. 一个满足现状的民族不可能进步,但是要对现状不满,一个人必须先有所关心,用心观察,观察之后作判断,判断之后付诸行动。

  16. 相反的,一个开放地区的刊物,通常,在称颂美丽的森林同时,或许会提到酸雨污染的威胁;介绍纯朴的山胞时,也许会说到物质文明的侵略;赞美富庶的农村时,就不免提到农村人口的流失⋯⋯你拿东德与西德的画报一比较,就看出很明显的态度上的区别。”…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更不忌讳承认启己的丑陋。

  17.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声势浩大的“野火”其实只是一只猴子,台湾需要的,是真正老虎的吼声,许多老虎的吼声。

  18. 一位读者:我的宝贵的少年时代几乎是在“铁窗”里度过的,留了那么难看的西瓜皮,及膝的黑裙,看本《京华烟云》都是偷偷摸摸的。十五岁那年看到赫塞那句:“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初恋的青年;实践着伟大英雄的行为,却没有能力去履行日常的无聊乏趣功课”。我就泪眼汪汪。二十一岁看到《夜游》里的麦珂说的:年长的人在死亡的威胁下对年轻人嫉妒得要死。他们除了想尽办法折磨年轻人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出气的法子了。

  19. 《龙应台这个人》

    • 学校的功课不怎么在意,老是在前十名左右,却很用心地看罗素、尼采的哲学书;半懂不懂地看。

    • 可以对天对地对世界,不说一句话。

    • 我不想赞美也不想道歉,不觉得骄傲也不心虚;整个森林也无话可说。

    • 到现在,她还会问:是谁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女孩子交往要“单一”?差点害死我!我以“敢说话”而受到赞美,对这个社会其实是个讽刺。

    • 难道写《野火集》的人就不会有优柔寡断的一面?多愁善感的一面?柔情似水的一面?愚蠢幼稚的一面?

  20. 九十年代的台湾,跟八五年的台湾不同了。八五年的台湾是一个在蒸汽锅里,被锅盖盖着,沸腾了四十年,汽没处发的时代。整个社会需要代言人,我适时出现,就被当成文化英雄。现在锅盖已被掀开了!他们自己可以走上街头,不再需要文化英雄来代替他们说话。现在的台湾是一个比较成熟、比较自信的社会。

  21. 一个人的判断,是要靠所知道的真相,而真相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是全面的。你只有去设法扩大资讯的来源。(注:一个人的认知终究是片面的,客观很难达到。或者说,客观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们对郭德纲事件的认知。)

  22. 我常常第一眼就可以从对方的眼眸中直觉到是否是一个可能的朋友。

  23. 假设布袋莲生长的速度是每天一倍,而有一座池塘会在三十天内长满。那么在第什五天时,布袋莲还只占了整个池塘的三十二分之一,对很多人来说,可以根本不觉得池塘中生长着布袋莲,即使到了第二十九天,还有半池塘的水面,只是再过一天,就完全没有水面,全是布袋莲了。极权的势力只要存在一天,就如同那株小小的布袋莲,无声无息地在那里滋长,如果没有人一再地提醒,或者把这种恶势力铲除,它就会像布袋莲那样突然之间,不声不响满布着整个池塘。(注:这个比喻是属于中国传统的格物致知,还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类比?)(金庸群侠传里武功等级的设定是:有些武功即便到了第九成,其伤害与初学仍旧无异:只有到了第十级才瞬间又石破天惊的威力。就像看美剧学英语,你看个三五部与不看没有任何区别,只有通过海量的反复观摩,才能马到功成。)

EOF

为什么要强调读史的重要性?相传孔子作春秋是为了宣言克己复礼的政治理想;司马迁生动传神地记录之余还不忘加上“太史公曰”;司马光《资治通鉴》从其书名即可见一斑;柏杨《中国人史纲》无时无处不宣泄着作者的个人情感以及针砭“酱缸文化”:我很赞同,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存在,是鲜活的,可以用迥异的观点诉说,表达解读者个人深切的情怀的。没有观点或者观点平庸陈腐的史话只能叫词汇表,没有丝毫的趣味性,甚至没有人性。作为读者,读史的好处在于,把历史作为分析天下大势和个人行为准则的坐标系,进而在错综复杂的周遭环境与机遇中,采取最优策略。这也是为什么老李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但是这也是不过是如此罢了,在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就那几本书可以研究或参考,所以统治者才如此看重历史。万历十五年中,万历小皇帝的日课就是经史、书法,后来因为能够写出遒劲有力的径尺大字,我老乡张居正爷爷觉得统治者不应该搞艺术,所以就取消了书法,只剩下经史。

中国人从丰富的历史中学习经验,而老外呢?

西方教育的鼻祖柏拉图强调节制(temperance),强调身体与心智的和谐发展(balance),究其心智的教育有文法与修辞、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等,可能苦于历史的匮乏,而单单无法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地位?或许文法的学习包括历史的学习?我不得而知。总而言之,历史学习是没有像算数几何那样受重视的,毕竟在柏拉图学园是“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而不是“不懂历史者不得入内”嘛。

为什么要强调算数与几何的重要性?之前我一直不明白,最近正在看《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这一哲学入门读物才有所了解。苏格拉底认为,我们看到一匹健全的马知道它是马,看到一匹瘸腿的马知道它也是马,尽管组成物质是相似的,但是马作为一个物种,虽然个体有所不同,但总体就好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而这个模子,就是灵魂。个体在变,而灵魂不变;一般人的认知只能看到变化的形式,却看不到不变的灵魂。一个帅气的哲学家,就是应该深入现象看本质。而算数、几何这种对形式的抽象描述,它们是精准的,是最为接近灵魂的,所以一个帅气的哲学家,就是应该学习算数和几何。那学算数和几何来干嘛呢?锻炼思维能力,帮助行军作战、出船航海、预测气候、认知世界。

从中国人学历史,到西方人学数学,我们可以发现:两者都是认知、总结经验过程。更确切的,不就是一个模式匹配(pattern match)的过程么?匹配到了相应的模式,就知道今天的情况是与已知的情况是一致的,就可以预知明天是与已知的结果是一致的。

当然什么是模式匹配?通俗的来讲,就是搜索并匹配相同字符或字符串的过程,更加高级的应用是“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比如咱们常用的Ctrl+F或者Google本质上就是这一过程。格莱德维尔(Malcolm Gladwell)在畅销书《决断毫秒间》(Blink)所谓的摘取薄片理论(thin-slicing),也是模式匹配的认知学版本。

《决断毫秒间》举了一个十分著名的例子,华盛顿大学爱情实验室的研究表明,通过研究夫妻一个小时谈话期间的各种特定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判断他们是否会离婚。其准确率能够达到95%,即便缩短到十五分钟,其准确率也能达到90%。这些精心选取的特定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通过编号,得到了一个特定情绪编码系统(Specific Affect Coding System)。将这些编码匹配到他们的谈话中,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类似的强调模式匹配为我所用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最近很火的美剧《千谎百计》(Lie to Me)、比如源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不仅仅是小到一个眼神,大的方面,比如通晓天下大势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全球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很想拜读一下《大趋势》)。最近在读的《世界是平的》就从印度入手畅谈How is the playground leveled。虽然厚厚的一本才上手,但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它的分量。

总而言之,为什么我读历史?是为了模式匹配,如果能够模式匹配,那么不读历史也可以。我看不懂佛经,我可以看解读佛经的刊物,我看不懂《红楼梦》,我可以看解读红楼梦的刊物;只要他们能帮我识别模式并匹配就可以了。

EOF

你是否也认为,如果一堆世界级的大牛聚在一起开Party,那场面将会是何等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恭喜你,你错了!

哈佛大学经济学学者郭凯博士有一次跟林毅夫老师去参加在杜维明先生家举办的一个聚会。在这里大陆、港台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们群英荟萃,庆祝哈佛费正清中心成立五十周年。晚饭之后,他坐在客厅里,见到诸位大牛西装革履,红酒的润泽在高脚杯里荡漾。他想道:

这下可以见识大师们是如何谈古论今的了。但事情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整个聊天的核心内容就是“八卦”。当然,他们八卦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他们认识的人也很有名,很多也都是成名的大家。但除此之外,他们的八卦和我们这些人平时坐在一 起的八卦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又比如说,在The Big Bang Theory中,最让Geek们津津乐道的,不是电玩不是工作,而是辣妹(当然Sheldon除外)。就连见到女生连话也说不出来的Rajesh,在S3 12 The Psychic Vortex中,不惜下重金(典藏版绿巨人拳套)贿赂Sheldon一起陪去Pick up girls。

量子力学话题这么严肃,为什么《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还是可以如此火爆一时?原因很可能是,此书不仅仅是描写了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量子力学发展史,更是处处描绘了不少“名人轶事”(也就是八卦):

当谈论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2个月里令人惊异地始终维持着一种极富创造力和洞察力的状态,并接连不断地发表了六篇关于量子力学的主要论文时,薛定谔的同事总是说,薛定谔的伟大工作是在他生命中一段情欲旺盛的时期做出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学还要小小地感谢一下这位不知名的女郎。

基于这些,我们就可以得出与郭凯博士相同的结论:

自那以后,我就很愤青的一直坚持认为:八卦是人的本性。

半年前的一个下午,我独自在团委剪片子,这时候一位新闻中心的师姐进来了,因为没有其他人,三句两句寒暄之后,师姐瞬间就八卦起来,涉世未深的我面对着汹涌而来的问题,不知所措,搔首踟蹰。然而同时,我发现,师姐没有一点难为情,总是咯咯地笑着,此时此刻,我瞬间油然而生一种景仰之情:师姐太独特了!从那以后,我发现,每次见到此师姐都感到极为亲切。

最近,我们的知心大姐黄老师,本着四海之内皆八卦大无畏的信念,怀揣着女人特有的强劲直觉,给予我们电视台各部众情感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我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因此从御姐上升到大妈……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八卦让人感觉亲近。

八卦似乎无所不在,古人云:“食色性也”,我们往往对那些人那些事情有着超乎严肃的兴趣,我们重视掩不住心中不可遏止的微微颤抖的那根弦。正是这种老鼠爱大米般的热情,生命活力的某种象征让我瞬间发现:写博客需要八卦,无论多么立独行的理论,无论多么孜孜不倦的写作,那些知识、那些常识,都应该以一种八卦的方式呈现出来。

或许这就是不敢不八卦的秘密。

别忘了,当你听到:“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时候,请别忘了问自己——他们在谈论什么呢?

EOF

一年的离去

总是埋没在

冷风犀利

冬夏交替

杨柳依依

叶落戚戚

脚步的迁移

把万紫千红尽收眼底

也不过

时空漂移

尘埃一粒


若有若无的笑靥

擦肩而过的瞬息

雨霁的午后

橘黄色的空气

夜半时分

水龙头头低声细语

以及

电话那头假装的漠不关心


灯火迷离,亭阶寂寂


感谢朋友中的每一个你

把这些美丽与凄厉

日复一日地镌刻在我一年又一年的生命里

EOF

多少年了,从未写过记人的文章,自己本身就不擅长这个,而且经历某些事情后愈发不愿去煽情:没有真正惊天动地的经历,就没有话语权。为何我们总是用无知与轻佻换取“内牛满面”,用父母的金钱换取“艺术情操”?然而人民群众作为一个群体的愚蠢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总是遵守世俗的规范:惊叹于新奇的事物与言论,沉醉于精致的脸庞,崇敬与憧憬自己现在得不到的东西;但是,我们却很少在表现出倾慕的之前或者同时,理性地想一想:你凭什么用你的无知者无畏的炫耀,换取我珍贵的赞扬?人的功绩难道就廉价到张口就可以评价的吗?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拒绝赞扬,鲁莽地炸毁交流的桥梁。

的确一方面,不可否认,口乃心之门户,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信任。从最近我们信科排的话剧《恋爱的犀牛》中有如是的阐述:“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人的基本生活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如果你爱一个人十分,而你只能表达出一分,还不如你爱一个人一分表达出十分。我们众所周知的作家和音乐家都是声音优美、感情真挚的表达者。”尽管话剧高于生活,但毕竟取材于生活,窃认为其绝对是言之凿凿。又譬如国关60年校庆贵宾陪同因为“大一的孩子说话刺太多”,而被“挺会说话”的同学所替换。俗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为如果你不跟人说人话,人家听不懂;不跟鬼说鬼话,人家听不懂”也点明了说话的重要性。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却很少发现这是一个表达泛滥的时代。不求真实只求轰动的新闻媒体,甚至连qq迅雷飞信暴风影音这种原来与媒体毫不相干的软件如今都时不时弹出最新的咨讯,twitter与人人网上时刻更新的follow与状态,免费的个人空间免费的论坛免费的网络日志,Google海量的讯息,无孔不入费尽心机妄图抨击心灵的广告——以及彻底让家书情书绝迹的短信。人的表达原来可以如此廉价甚至不值钱。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个人十分认同传播学中的“注射论”或者说“子弹论”,在这种大环境下,不负责任的言语混淆着愚蠢的人民大众的视听:“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当所有这些刺激把现代人的精神麻痹,唯有更华丽的刺激,更生猛的爆料才人让我们的生理产生反射。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社会某些方面的退步。

于是乎,愤青们吃饱了撑地在网上谩骂,无所不用其极,骂得不粗俗,内容不奇绝,就没有噱头,不明真相的网民,吃饱了撑的,一边感叹“原来如此”一边忿忿地敲击键盘随声附和。脑残的群众啊,我已经够脑残了,尚且崇敬独立思考深思慎取,为什么在你们的愤怒如滔滔江水来临之际,不能够站在局外看到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而是把自己的倾诉建立在虚妄之上?

于是乎,在《犀牛》一剧中轻佻滥情者如黑子者可以与丽丽结为秦晋之好,而认真真诚如马路者却只能在剧末倒在血泊之中用生命——如此昂贵的代价去表达一种感情。

以上讲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做一个铺垫,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可以偶尔放纵一下我的感情,但我绝不会滥情。我不差一双发现优点的眼睛,但我绝不随意赞扬。

此时此刻,正值我们校庆六十周年的第二天,昨天还是欢笑满园彩旗飘飘,今天转眼就风沙呼啸叶落遍野。当一切的喧嚣终于沉寂,当一切的绚丽归于朴素,当灼灼烈日不在,当刺骨冷风姗姗来迟,我终于又应该写点东西了——只是因为昨天下午,无论歌舞生平青春洋溢何等炫目,无论校庆专题记录片《坡上春秋家国梦,坡上甲子总关情》惹得多少白发苍苍的老者老泪纵横还是多少稚嫩少年热泪盈眶,你,独自地,安静地,闭着熬了一夜双眼,怀揣着两个月来没日没夜拖累着的心,趴在小演的三张椅子上,淡然入睡。你的名字,在专题片的结尾,还没有出现,就被我们这些浮躁的文艺演出表演者给冲掉了。 你总是,扛着摄像机,平稳地,安静地,站在镜头的后面,用自己的青春记录国关的青春;你总是,在多少学子安然入梦之时,还在空空荡荡的交流中心内,独自面对两个液晶屏淡淡的蓝光,机箱里的风扇嗡嗡作响。可为何,为何一个出镜,甚至是名字出镜的机会都不给你呢,我辛勤的、劳苦的、尊敬的师哥?

——“算了吧,我们永远是幕后工作者。”一句话,让所有的镁光灯因为你而黯然失色,所有一放的欢声笑语因为你而迷失在秋夜瑟瑟。 还记得,每次收工无论怎样累你总是嬉皮笑脸“我系一个矜持的人”给大家活跃气氛,不知道不懂事的我们弄坏昂贵的机器有没有把你搞得心力交瘁,无论什么错误你总是甜甜的语调说道“没关系的”,无论你多累你都会首先对我们说“大家辛苦了”。你总是鼓励我向外走,本来说是七月份就开始采访的,后来因为临时有同学相约去搞暑期社会实践而取消我的任务,支持我参加北大赴重庆社会实践团。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个夏天,从八月份起,我们一起奋战,在那些个关于人生、信仰彻夜长谈中,你不断地开导我鼓励我,曾经零零碎碎地你提到了这话。或许这句话有太多人用,我一开始也不大在意,但是这一个月来,我个人太多的辛苦——排练、学业、工作、生活、未来等等这些压力叫人心累,各种刷夜无论对我的身体还是稚嫩的意志都是一种摧残,甚至希望睡下去就此长眠不起,这些天我愈发地感觉到“生命本身已经够苦了,为何我们还要一本正经死气沉沉地面对生活”。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唉,甚至是离考研只有90天的时候,你还没能够奢侈地有一个安静复习的机会,还要去修改我们的纪录片。“大三一接手电视台,我就死了”,但是你把青春洒在了视频里,为国关的记忆注入了活力!

我文笔不好,也许不能表现你的艰辛,也许不能倾诉我对你的感激。我只希望不会辜负你的信任,好好地干下去!

悲剧啊,注定要当你一辈子的马仔了!

(作者按:多年之后我才学习到了”随喜赞叹”的心法)

《实地感受增减挂钩先补后占的土地政策——重庆土地流转制度调查学习报告》

2009年6月24日,周其仁教授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成都土地改革实践调查报告》,在此份报告的引导下,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重庆。

7月7日,在北大数学科学院08级葛化彬博士的带领下,工学院钟芳盼、张汝达、周凯、殷秋运、唐慧莹、胡玥,经济学院雷淼,城市与环境学院徐梓原,(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信科系潘天一行十人,在重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重庆土地流转制度调研》的学习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拜访了重庆市发改委、沙坪坝区农业局、江北区鱼嘴镇双栖村、江北区五保镇、江津区李市镇牌坊村、江津区油溪镇、重庆市土地交易所等行政单位,以访谈、问答等方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土地政策?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如何?它有什么弊端?重庆的经验是什么?重庆先进的经验又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通过实地考察,我自己又有什么样的收获?——这篇报告着重以上几点的探索。

一、背景与现行政策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人类在土地上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无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宁静,还是山河破碎风飘絮的狼烟四起。是它给予我们在茫茫宇宙中的立足之地,是它无私地奉献着石油煤炭矿产,或肥沃或贫瘠,是他默默地背负着海洋河流森林草原和田畦。

土地作为权力的标志,财富的源泉,它的占领与分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它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特别是在现阶段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增长与粮食的生产相制约,粮食的生产与耕地的面积相制约,耕地的面积与城市的扩大工业的发展相制约。虽然城市与工业的发展能够极快地刺激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是吃饭的问题才是最为根本的,如果发生战争,如何保证粮食的供应?

再者,随着信息交流与交通愈发便利,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流动以及劳动力的流动,然而土地的流动却相对比较滞涩。现阶段,从大的方面讲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主要是城市用地)和集体所有(农村用地),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户口的持有者发放下来。政策的制定权在政府,具体的分配权在村集体,尽管出发点是好的,能够人为地保证公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率上的弊端愈发明显:分得太多,统得太少,小打小闹,不成规模。各管各的,集体建设荒废,譬如村里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建设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按重庆当地的话来讲,家里只剩下“三八六一九九”(也就是妇女儿童老人),一方面我们知道,农村的宅基地是很大的,其中有很大的利益发掘空间给荒废了;一方面常年在外打工或者完全迁走了的农户,虽不愿意直接经营土地,但谁也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这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他们承包的土地通过私下里以转包、出租、互换、委托代种等形式进行转包,这是极不规范的,甚至出现三方四方的连环转包,这些不规范的情况极易产生纠纷。

二、现有征地政策的局限性

那么,一方面农村发展要想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日益扩大城镇化工业化需求,传统的征地方式又有什么弊端呢?

  • 第一,政府通过低价强制征地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交易的主体由政府决定,无法充分为农民获取该地的最大利益,无论这块地地理位置多好土地多么肥沃多么平整能够拍到多高总是存在上限。然而这个规定却没有下限,没有补偿金额的最低保障。

  • 第二,征地指标是有限的,中央的国土资源部门精力是有限,对全国的征地指标的审批的进度总是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这必然导致大量的非法征地行为,农民的利益更是在这些暗箱下无法得到保障。

  • 第三,传统的征地模式一次性的买卖,不具备可持续性,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产生大量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的“三无”农民。

三、近年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土地流转政策重点

早在1984年,中的共中央一号文件就批准了土地流转,直到2003年3月1日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就有专门一节12个条款有关于允许土地流转。07年6月9日,成都重庆获准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了土地流转方面的先行者。为了进一步规范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农村的生产力,刺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一再强调“一个长久不变,两个根本转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三个不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四、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重庆的经验

众所周知,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是必须有节制的,这个节制就在于“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以在切断外界粮食供给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保证国内一个粮食生产周期的供给。

如何在保证耕地不减少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建设,收窄城乡收入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当前实行的“占补平衡“耕地保护政策,是先占后补,区域自主平衡。如果不能自己补上,则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资金让国家去复垦耕地。总体而言,占地在先,是刚性的;造地在后,是柔性的,所以时间和质量都不能保证。

成都的探索经验是“先补后占”“增减挂钩”。简单来说,也就是农村建设用地先复垦为耕地,再征用相应面积的耕地为城市建设用地。作为一个衡量的指标与中介,“地票”应运而生。

所谓地票,是指将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变成符合栽种农作物要求的耕地,经由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市国土房管部门发给等量面积建设用地指标凭证。这个凭证就称为“地票”。

光有交易指标还不行,必须有一个部门对其中的交易进行规范化。在去年国务院3号文件就明确支持设立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委的指导下,国内首个农村土地交易平台——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横空出世。它的成立被舆论誉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创举”和“意义不亚于当年成立的证券交易所”。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地票交易和实物交易。地票交易是土地交易的主要交易品种和重要创新。实物交易主要是指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交易,迄今为止只进行了两宗。

具体地票的产生与使用方式: 地票交易的四个环节

  1. 确保农户有其他稳定居所的情况下,宅基地在经过2/3以上成员同意后,村集体提出书面申请。对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
  2. 土地整理中心对复垦的土地进行验收,这些验收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权人发给相应面积的地票。
  3. 在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进行“地票”交易。个人和企业通过公开竞价购买“地票”。“地票”交易总量实行计划调控,原则上不超过当年国家下达给重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10%。
  4. “地票”在城镇使用时,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 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但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办理征收转用手续,完成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征为国有土地后,通过“招、拍、挂”等法定程序,取得城市土地使用权。

2008年12月4日上午11时,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进行了首场交易,其中0801号地票交易成交总价2560万元成交单价8.53万元/亩(128元/平方米),起始价1280万元,高出起始价1280万元。0802号地票成交总价6420万元,成交单价8.02万元/亩(120.37元/平方米),起始价4587万元,高出起拍价格1833万元。这些地票出自重庆市江津区、铜梁县、城口县等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复垦。此外,首场交易还处理了一宗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一宗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根据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的视频资料,开展地票交易,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 实行“先补后占”,有效实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3. 推动城市反哺农村,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
  4. 激活城乡要素市场,完善城乡现代市场体系。

总而言之,重庆经验确实是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桎梏下极为高效地提高了土地流转率土地利用率。

五、困惑

不可否认,地票确实是保证了偏远地区通过土地整治集中居住使得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配套生活设施得到更新,农民确实在入手了一笔现金的同时又增加了可以耕种的土地,能够持续发展。而且又可以整合零碎的土地资源形成规模化建设。

然而令我困惑的是,在使用地票征用近郊区土地是还是按照现行的征地标准定价,参见之前谈到的现行征地标准的种种弊端,近郊区的农民权益又如何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为什么征地挂牌排出所得的成百上千的利润由政府“用于城市建设”,而拿出一部分再分给这些近郊区被强制征地的农民?

在既有地票交易又有国家指标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用地方式必然趋向于经营性用地,如建设工厂;而像学校、医疗机构等事业性的用地肯定不是使用的首选,这些生活配套的设施的跟进有没有保障,即有没有一个经营性用地与事业性用地的比例限定机制?

六、我的收获、体会和感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对余秋雨做学问的一种解读,也是我对学习知识的一种追求。对书本与实践诸多方面的探索也不仅仅是局限于“什么都知道一点,生活更多彩一点”,而是要“入得进去,走得出来”,遨游于微积分与算法、编码的同时,能够清晰地知道:我学这些东西,不单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我们领队说得好,中国有十三四亿人口中有八亿多农民,土地是农民最根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不了解土地政策,就无法了解中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抱着这些想法,我断然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

身为团队里一名摄像的,以及唯一一位外校的,可能我对团队的观察有一种客观性,眼光更多的是放在团队的运作以及自己个人的收获上。摄像就我个人来讲是最次要的,这只是一种兴趣爱好,我会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拍摄记录,但这并非我的目的。

1.关于城市

还从未看到一个这样的城市:她把山、水、建筑融合得如此完美。一座座高楼大厦在连绵起伏的山中拔地而起,高耸的的立交桥在山间穿梭林立,流动的灯火在雾城夜色下的泊油路上流不息,长江与嘉陵江江在城市脚下奔流不已。她既不乏身为西部龙头的大气,也不乏西南山城中小摊夜店的市井气息:重庆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当然,就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重庆小吃的美味绝对是人间少有!

2.关于团队

对同学的感觉暂不叙述,仅作理性分析。

成员组成上,1/2是外地1/2是本地,本地人为访谈所必要的,一来方言所造成的沟通问题十分严重,二来本地人通过关系可以安排访谈对象,三来出行路线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为队伍的运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感谢雷淼师哥、徐梓原兄、殷秋运兄、胡玥唐慧莹两位MM!

衣食住行是队伍的生活基础。衣物方面,在火车上可能半夜会比较冷,注意带一件长袖衬衫。山城比较湿润,洗后的衣服不易干。饮食方面,仅周凯兄对食品的硬度及辣度有较高要求。住宿来自北大重庆校友会的安排,由此可见校友会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便利的重要性。出行的车费由某人先垫,晚上记账,结束时统一计费按情况均摊。

记账方面专人负责,周凯兄当仁不让,总是见缝插针地就把账本拿出来了,分批分层次记录:不能团队完全平分,如有情况不同的部分要特殊记,譬如(分开)吃饭,哪些人在哪里吃。类似的有许多,甚为周密。最后录入电子表格统计与备份。

通讯与安全汇报方面。前者写通讯稿,后者每日汇报行程与成员健康情况。唐慧莹、胡玥一人一段写了一篇,副队钟芳盼兄不辞劳苦事必躬亲地天天给团委发安全短信,工作很是辛苦琐屑,但是不可或缺。

健康保障方面,替百病成医的阿达同学回忆,最常用的药品是藿香正气液(防中暑、防腹泻)、整肠丸(防水土不服腹痛)、王老吉冲剂(防上火、解暑,一直没买到)。副队略有感冒,所用药品为999感冒灵冲剂和急支糖浆。

摄影方面,专业技术方面自不赘述。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单出于记录行程来讲,一盘DV磁带足够了。

因为大部分的同学是工学院的,对主题本来是不大了解的,这就需要葛队、雷淼这些有专业底蕴的领导带领。而且正是因为不大了解,大家关注的方向是不同的,然而这其中有些关注的方向是偏离主题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沟通,内部需要在主题方面多聊天。我觉得我们团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一是住宿分散,晚上回去后没有充分时间够通;二是即使有时间,也是一天下来太累,脑子运转不起来,需要放松。

从团队的性格组成分析,总体上DISC性格里不乏I活泼者(让团队更快乐)、S平和者(让团队更冷静)和C思考者(让团队更正规),领队的力量型有但是不够(个人认为,当然太力量了也就不会成为同学们最喜欢的助教了),看成员脸色不大好就感叹“队伍不好带”(貌似如此,不知是否)。其实一天下来,大家难免感觉太累,脸色不好很正常。

3.感性的抒情

知识性的东西我再前面已有叙述,尽管我说“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光明的未来”会显得有些假大空。但是,我确确实实是被双栖村现代化的奶牛喂养,国际化的管理方式,宏大的厂房,童话般的奶牛牧草博物馆所深深地震撼了;被五宝镇干坝村村支书与癌魔斗争坚持工作的坚强和刚毅所折服了;被油溪镇人的热情好客所吸引了。

我想我获得的这些点点滴滴是无法记录下来的,她们像稀有元素气体般难以一一提取,却又着实在空气中无所不在,有着无可改变的必然性,必然让我的生命更加充实精彩。

4.理性的总结

  1. 我们国家的土地政策是严格的。开篇我就一再强调了土地资源分配的重要性,“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三个不得”是我在实地学习时听到的最多的词语之一,围绕改变土地性质解决办法的重庆经验,让我切实体会到了什么是“最严格”的土地政策。
  2. 国家建立的政策机制是可行的,有创造性的。从生机勃勃的重庆看地票机制的设立,确实是软性的,有创造性的机制。
  3. 政策的制定着实立足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为什么花费如此的的精力,重庆为什么走在统筹城乡规划战线的最前沿,究其根源,不就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吗?自改革开放以来,着实是有不少人先富起来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大批农民入城务工,贫富差距愈发扩大,社会矛盾也因此愈发激烈。现阶段,如何规范先富带后富,引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收窄城乡收入差距,是摆在国家发展最前沿的问题之一。我高兴地看到了重庆在这反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5.私人的感谢

感谢父母长久以来的支持,是你们的开明与支持使得我有如此众多的机会到四处恣意地学习。

感谢我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不仅给我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与你们的朝夕相处,更是让我在感受治学严谨的同时又感受到了蓬勃北大朝气。你们的身上有如此众多我想学习的地方。

感谢国际关系学院的左璐同学,这位重庆超级美女不辞劳苦在烈日中带我在重庆跑了整整一天:缅怀革命先烈,品尝众多美食,观赏众多美景。

这些都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EOF

凉风习习,时不时的几场秋雨,把那寝室淋出凉意: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即将来临的是开学的日期,趁着妖娆的暑假尚未远去,回味下过往的气息。

想当初,壮志凌云何踌躇?但愿下巴蜀,学改革之谱,赏进步音符;登华山,览天下之大,取一抔黄土;回荆楚,叙相思之苦,酌小酒一壶。未曾料,分身乏术:肖兄莫怪愚言之而不信,但悲买票欲行之而不果。前不见兵马俑后不见钟鼓楼,念羊肉串紫气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犹记得,但别P大缱绻万千,一行五人安坐火车,打牌论剑,无所不言。别过北国和煦的七月天,摩挲中原千载的沧海桑田,惊扰荆楚大地的晚风幽咽,嗟叹蜀道在山间向深处蜿蜒。

既行万里路,又读万卷书。君子不器,欢乐暑假纵游编码街区,Cpp Primer实在忘不下去,钱能Cpp比谭浩强Data Structure风趣,两三个单词背背管他4级6级GRE,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书如其名一样冗长无疑,Principles of Economics没看几章就做N多笔记。

至于诸子百家,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悲剧啊!时间如水何澹澹,有书总是读不完。玩易,学难;学易,习难;知易,行难。不动脑子简单,死亡在彼岸虎视眈眈;开动智慧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悲剧啊!读书难,读人更难,DISC程式化性格分析有备固然无患,踏上实践之路脚步何其稚嫩蹒跚。言语太正经叫我怎么办?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艳阳高照,众人侃侃而谈。冷月低啸,倩影楚楚不凡。莫叹太心寒,人生短暂,筵席必散,却道:拿出芭蕉,扇扇扇!

EOF

犹记得昨天,阡陌交错万千,歧路漫漫在天际蜿蜒。

犹记得昨天,挑灯夜战征途远,月光潺潺泻窗前。

犹记得昨天,你穿过岭南的晚风呼啸,你穿过江南的细雨如烟。

你穿过天山下无际的草原,你穿过北国和煦的八月天。

我们相聚在今天!

相聚在温馨的国关。

相聚在温暖的信科大家庭。

感谢有你,我们的老师,学海茫茫,有智者的指向,才有我们的扬帆起航。

感谢有你,我们的师哥师姐,雨雪风霜,你们的笑,就是我们的天堂。

感谢有你,我们的同窗,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一同分担雨露,呼吸阳光。

有你,我们共度四年好时光。

或许,这篇国际关系学院2008年信科迎新晚会开场白最能表现我们刚开学时的心情。

要知道,经过数月的阴霾弥漫,然后骤然的那么两天狂风暴雨,接着就这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花天酒地里赞颂那些花儿开得如此灿烂,三杯两盏啤酒下肚晕乎乎。男孩子就着酒精捧着麦越唱越嗨,牌桌上网吧里叫骂声此起彼伏,一个个笑得极其放肆。女孩子也是不甘示弱,本来红扑扑的脸上略带愠色。偷偷瞅两眼,怎么看都觉得那么可爱。

毋须感叹时间哗啦啦地穿过日月抑或指尖。计划看的书才翻了一两个章节,读书笔记的段落屈指可数。自学点新概念英语,抽时间抄了些笔记,却因疏于复习而这样就从脑海中蒸发。与此同时,太阳月亮的光线把防盗网的影子投到摊开的辞典上,一日又一日,光与影反复地变幻。直到九月初,匆匆地抹去上面一层薄薄的尘埃收入包裹,我一路向北。

我想大多数同学的那个夏天也无非是这样过的,奢华的日子或许有点讽刺的意味。也上网搜集过不少信息,不仅仅是学校,还包括“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给大学生的信”、“自学”这样的关键词,毕竟新生活必然让人憧憬,大致的规划在脑中有所成型。

在不到18个小时的时间内突然出现在一个未曾涉足的区域然后准备在此输入输出科学知识吃喝拉撒四年,其实也没有像传说中有什么不适应,多日后看到一篇英文文章这样写道:“As soon as it was time for bed, we switched off the light, and I could feel the mutual awkwardness in the air-we were each wondering how we would be able to fall asleep merely meters away from a stranger.”然后笑着感叹当时我怎么熄灯后一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了呢?

一、军训(积极乐观的探索)

自从看了《阿甘正传》就一直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想法其实很简单,在机械化的军队体制下,连呆子阿甘都可以成功,更何况普通民众。不就是独立意志游离于机体疲乏之外么?

于是,我满心欢喜地怀着并不激动的心情,被大巴拖到了传说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参加传说中的军训。

尽管相传我校军训相当之严格,尽管相传良好的表现可以兑现50元奖金,尽管热望中的少年早已怀揣豁出去了的决心,但是——后路还是要留的。

这些留后路的行为包括:“走私”食物和另类鞋垫,暗藏通讯设备等。更有想得周到的甚者,不带被子(白天褥子当褥子,夜里褥子当被子,省得白天叠被子),不带换洗衣物(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的圣者姿态)。

在这个北京某郊区一极其荒凉的所在,我们居住的标准间一室八人,上下铺,每人约1.5立方米的储物柜,简约而不简单。直到多少天后某个神奇的夜里,在晚饭时分某句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语句飘到我耳边之后的那个月高风黑的晚上,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手机充电器插进了那个隐蔽在铺下的插座,不试不知道一试下一跳,哇,真是太棒了!从那以后,我的室友再也不用为手机没电而心急,我的手机电量也上来了,一跃成为了最有电的设备。一开始,同学们都觉得难以置信,后来……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或许军训前四天是最为艰苦的岁月,且不说五点五十的哨声,且不说矗立在清早寒冷的空气中、身体向阳面软融融、背阳面冷飕飕,且不说早餐硕大的馒头之于我不啃馒头好多年的南方人,且不说立正稍息的条件反射,且不说鸡鸭鱼肉都是一个味道的中饭(有肉吃,知足),且不说从日薄西山到日落西山再到披星戴月焦急的等待,且不说没有粥的粥没有红豆的红豆汤,且不说一群傻B在路灯下学军体拳。

单说正步。

说到正步,其核心的内容就是端腿,今儿虽端个一两分钟没有丝毫问题;但是,要知道,当时肌肉何等疲乏,已经到了无法用大脑和意念控制的程度。这算好的,最令人伤心的是,好不容易盼来半天小雨,盼星星盼月亮盼休息,竟招来在楼道里继续端腿这一残酷现实。人生呐……

毋庸置疑,军训受些皮肉之苦在所难免。于是,我们需要某种态度和行为,来化解肢体上的痛苦,换取精神上的慰藉。

美其名曰:“转移注意力。”我写军训总结的时候,作浪淘沙来纪念这种方式,其中两句是“苦中作乐诚可颂”、“笑对苍穹”。

就是训练的时候故意出一点“过犹不及”的小岔子,然后某些热血的时刻作出热血的回复,或者在动作中加一点搞笑的“彩蛋”,休息时插科打诨唱唱小调。这些有趣的茬,不仅让自己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完成训练任务,更是让和我在一起的战友们看到一幅幅奇葩的景象笑到崩溃,岂不有趣?

另一方面,当清风拂过脸庞,层峦耸翠淡淡地挂在天际,你会发现,多少年来,从来没有如此这般长久地仔细地瞻仰天空。干净的蓝色如此素雅,云儿偷偷地变换着形状一溜小跑。朝晖夕月,影子移过了正南方 —— 快吃午饭了,太阳公公下山了月亮奶奶出来了,关键是国旗降下来了——该吃晚饭了。

不知不觉,那些个绕操场一圈又一圈的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也就没有那么单调了。

二、国关(独立意志地走出去)

这两天在纵横天下BBS上看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国关?》一文,在唏嘘中感叹国关当年的强大与90年代以来的没落。70、80年代国关的新潮程度从北京各校学生来我校门庭若市、也一度高官子弟云集、国家唯一授权观看帝国主义资本家们操控的媒体。引领首都高校各式各样的风潮我也是不止一次听说。

现如今,与北大人聊天,说自己是国关的他们认为你是北大国关的;与人大人聊天, 说自己是国关的他们认为你是人大国关的。 当他们恍然大悟道:“哦,是独立学院吗?”多多少少叫人听着刺耳。(后来才觉悟到,特校特办,高度的神秘感也可以带来高度的价值。)

来之前听说这里很安静,适合学习。

然而当我在电话中听说华科的同学天天去他们亚洲最大的自习室自习,北大的同学一个星期三十六节高浓缩的课牛人一个个抓得很紧,再看看我的四周,以及“不要自寻烦恼”的呼声,还有我自己“今天上网上太久了”的内疚。一种种,是怎样地让人感到胸闷气短。

我无意多嘴学校的好坏,只是我的独立的意志还很欠缺。早睡早起需要独立意志,控制上网时间需要独立意志,叠被子需要独立意志,去自习室需要独立意志,呵呵,多重要啊,我独立的意志。

另一方面,偏远的地理位置,散漫的文科氛围无疑给人以腐蚀的感觉,比如节假日足不出户一个人在孤独中不由自主的窒息与自卑,缺乏运动让人萎靡不振,呼吸不到首都鲜活的空气。

学期前半段我还是经常往外边跑,同学那里转转,感受其他高校或者人流涌动或者朝气蓬勃的感觉,给人以动力,催促着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完美。然而,生活一旦归于死寂,比如躲在寝室,人也会变得喜怒无常,更加敏感。

有时间,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我寄予新学期的希望。

三、多读书,多学习

刚到校,只要表现得充满足够的活力与自信,必然会被大多数社团所接纳。可是,当所有的喧嚣终归于平静,绚烂烟花之后一片狼藉,通常会有一个声音问自己:你到底学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试想你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只为他人比赛打牌你自己当裁判记录个结果,又或者花费半年的闲暇时光,只为虚拟世界人物的某项数值上升多少和某个不认识的人增进友谊:这一切听起来多么地荒唐可笑。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时间就这样过去,人们就是这样嘻唰唰地活到现在。

读书,丰富思想。是啊,一辈子能有多少时光像现在,衣食无忧地可以让人惬意地读书?

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多读书,让自己在遇到“英国一年进口多少支铅笔?”这类问题的时候,不会仅仅是条件反射回答:“很多。”

至于学习,对学生来说,永远是一个问题。

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力与质量水平的衡量,是将来找工作的主要筹码。说来是很让人汗颜的,我现在是大学生了,而努力水平却远不及高中,虽然在道理上是说不过去的: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时间,这样的条件来自主学习却不能够抓紧,不能够提高效率,不能提高学习热情和投入的精力与时间。

应该检讨。

初中与高中,事情都限制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就我而言,有一个相当精确的时间表,睡觉时间起床时间午睡时间学习时间休息时间。任何其他事情,几乎影响不到学习。不会像现在,突然有个会要中午开,不能午休导致晚上没精神,“哎呀算了,今天晚上精神不好,不学习了”。又或者从教室回到宿舍,“啊,你这个动画片很有趣,我也要看,作业的事情推到明天吧”。又譬如明天要准备参加什么活动了,紧张兮兮地,“看书?得了吧,我还有事请要准备”。

这样天长日久,学习这一类要动脑子磨练意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事情给推了,而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倒是完成了一大堆。

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意志力的问题,独立的意志,应该游离于环境之外,不受他人影响。

四、全面均衡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自我发展与社会关系互相有促进作用,这些天封闭的宿舍生活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与父母、同学通电话的那种畅快的感觉,对节假日的萎靡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 运动使头脑清醒。血液流动加速,含氧量上升甚至血糖上升,脑部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能量。清醒的头脑避免傻事的发生。同时,血液中白细胞增多什么什么的,抵抗力增强,所以很高兴自己没有得感冒水痘啥的,好习惯要保持!

  • 培养意志的底线——冷水澡。不能坚持学习,那么用冰冷的水来磨练意志吧,感受生命的渺小,超越过往的不快,在寒冷中超脱!好习惯要保持!

  • 冷静。话说某节听力听抄,由于太过于气愤,用笔砸笔记本,结果把手指给扎了……

  • 认真。认真让没有天赋的人说话更有底气。如果党课上某人每节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那么在末了抓阄评优秀时,就可以站起来大声说我有很认真地学习,大家选我吧。或许我们需要一点理想主义,横眉冷对自己所不喜欢的,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难道不更美好么?

五、没有结束的尾声

每一个结束都是又一个新的开始,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计,给各位看官拜个年:

冷月迎新到,孤灯料峭。寒枝寂寂自逍遥,天河澹澹云飘渺。晚歌低啸。//莫叹空寂寥,可怜喧嚣。谈笑风生伊人俏,风华正茂才子耀。恣意年少!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