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War is peace. Freedom is slavery. Ignorance is strength)是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中的一条神奇的标语。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这篇神作是不应该被我的拙笔所玷污的,我也没有剧透的必要:难道一本让我半夜三更坐在小板凳上借着走廊灯光一边斟酌字句一边抹眼泪的书三言两语就能够给概括出来么?当然,在本篇文章中,我并非要讨论“统治阶级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继续统治下去”、“人类的感情在恐惧面前是不堪一击的”这些深沉的话题。我只探讨一件事:无知即力量。

首先,不可否认正如培根爵士所言,“知识就是力量。”诚然,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的“落后就要挨打”,见证了太多的“学而优则仕”;于社会于自己,不断地汲取知识貌似是一个永不亏本的买卖。何况,永无止境的知识对于我辈等好奇心旺盛的酸溜溜的知识分子而言绝对是甘之如饴的,正如《浮士德》所言:

整个人类注定要承受的一切。

我都渴望在灵魂深处体验感觉。

用我的精神去攫取至高、至深。

在我的心上堆积全人类的苦乐。

把我的自我扩展成人类的自我,

哪怕最后也同样地失败、沦落。

上面这段真是让我有种多年未见的好友般的亲切感,甚至让我也会“老气横秋”一把而矫情地热泪盈眶。是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老派知识分子的这种永不知足、不断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不仅仅是千百年来异口同声的肺腑之言,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它当下士子们的最好的精神慰藉。

是的,仅仅是精神慰藉而已。大凡一个有见地的知识分子谁不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盛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但是,“好为惊人之语”又有什么用呢?袁崇焕袁世凯不也是“好为惊人之语”——但是,又有什么用,又有什么用呢?

在桌子上贴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又有什么用呢?一个贪得无厌恬不知耻,而又好吃懒做名利薰心的“好为惊人之语”的谦谦君子顶个毛用,顶个毛用啊!

这个时候,有的同学说,不要多想,不要老是谈论严肃的话题,生活就是嬉皮笑脸;甚至有老师告诉我,不要活得那么累,当年我们也是提着酒瓶子过来的。我就要问了:一个追女孩都搞不定的男生鸭梨大不大?一个无所作为的大学生鸭梨大不大?前者是八卦,后者就索然无味了么?宋祖德宋大嘴有娱乐效应,邹恒甫骂张维迎就没有娱乐效应了么?无所谓追求的严肃性,都是玩罢了。生活就是嬉皮笑脸,但也不能总是虚与委蛇吧!至于当今所谓的成功人士,更总是对过往的艰辛一笔带过(一来,受到失败者感叹“他们就是擅长这个”的影响;二来,人有忘记痛苦的本能;三来,衬托自己的伟大),尽管我酒量奇差,但也和同学喝酒扯淡,但这与思考又有什么关系呢?年轻的时候多思考一下国家、民族、宗教、民生之类的又有什关系呢?我知道,现今学哲学的人大凡难以相处,是因为真正自诩聪明的人是不服从他人管教的。然而我又不是哲学家,探讨探讨好奇心,探讨探讨宗教与永恒,探讨探讨理想国又怎么让人很累呢?而且,这又与网游,又与舞蹈,又与习题册有什么差别呢?都仅仅是选择罢了。

然而真正的问题,正是选择。尽管我一再强调我的思考是自由而快乐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种种问题,大到民主制度,小到人际关系。对一件自己理所不能及的事情,如果不能长叹一声爱莫能助转身离开,就只能放纵自己在痛苦中煎熬,甚至自我毁灭。屈原不能放下芳草美人,维特不能放下绿蒂,他们都自尽了:大到国家小到八卦,都有悲剧。

这就涉及到做选择的态度问题,正如对待中国古典园林里面假山假水的态度那样,对任何不真实事物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3、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比如进大学以前的我就是温室中的花朵,看啥都是好东西,一来见得少,二来想得少,我们都是某某主义接班人:这属于第一阶段。当嗅到不对劲,刚开始意识到咱们的世界充满了《俄国人》里描述的那些犬儒主义者的时候,恭喜啊,咱进入了第二阶段,满身开始酸溜溜。然后经过一番挣扎,发现现实就是现实,自己的见地不一定深刻但肯定不会被采纳,那就算了吧,转身离开,咱都是顺民,什么都看得开,去做点更有趣的事情吧,这就是第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先后顺序之分,没有优劣之分。

处在第二阶段,遇到海量的选择,同时又永不知足,酸溜溜如我,不知道是悲剧,还是喜剧,反正,不是正常的剧。

如何补救?——无知就是力量!

本可以一直停留在第一阶段。初生牛犊不怕虎:当独自处在一个陌生的境地,求生存的最佳方式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觉去闯荡,毕竟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我也是人,我当然能走出一条路来。使劲挖,挖不出金矿我也能挖出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大坑。

本可以早早进入第三阶段。小学么,各种各样玩得已经比现在潇洒漂亮多了,我知足。初中么,各种类型的电脑游戏都体验过,无关痛痒的书读了一点,马马虎虎。高中就太废柴了,大好的愤青时光还没体验就过去了。直到这两年,我看世界,才发现,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是痛苦。结果就是,当小愤青年龄太老,当大愤青能力太小,而且愤青是我敬而远之的存在:“好为惊人之语”于事无补!

既然已经越过了第一阶段,那就只能向第三阶段进发了。也学学那些信奉不可知论的犬儒主义者安慰 一下自己:在这个时候想这些“痛苦的”问题,是命中注定吧!即便命中注定,也正如我爸所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样的话,早想清楚,早选择,早超 生。

回到“顶个毛用”这个问题上来。为什么说 “顶个毛用”,我不愿意解释,这也无须解释。说一句: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大二的时候玩出了Facebook,我在干什么?

时间是紧迫的,这个过程,越快越好,留给我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两年来,我在镜头后面看尽了整个国关校园里面的风光无限,一直热情似火,尽管也有过“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抱怨;两年来,留心观察世界,妄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凡是能出去走走的机会都不放过,重庆、武汉、广州、西安、北戴河,一个多月后可能去杭州。邓爷爷说的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应该走出去,引进来。不过既然有互联网了,除了待上一个多月体验风土人情,一般性的旅游那就算了吧!两年来,一直比较懒散,总是喜欢散漫地做不动脑子的事情,比如学英语(真的不用动脑子)。至于专业么,What a shame!我口口声声说考试都不难,却难保每门都90分以上,而且还一堆借口,What a shame! 专业上没有造诣,个人没有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所谓的比较优势!战线也实在是太长——系里、电视台、BBS、武术队、校友会、电子部落——现在又有了学生会。不过当所有的花火终成灰烬的时候,至少还有朋友吧。

是时候去钻研一些东西了。适当收窄兴趣范围,无知就是力量。

然而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又是一大问题。比如大凡钻研一件事物,可以分为两种:高门槛的和低门槛的。钻研高门槛的事物收益大风险大,其概率分布处在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境地,比如钢琴、武大学生物学、国关电视台摄像: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门槛高而不是他们难。低门槛的事物收益小风险小,其概率分布处在一个两头小中间打的境地,比如学计算机科学、乒乓球,他们的厉害在于全民皆会,水涨船高,只有拔尖者才为人敬仰。我们应该选择难的事情去做还是门槛高的事情做呢?(凌晨一点半了,写得越来越水,赶快搞定,洗洗睡了。类似有关成功学的讨论很多,囿于时间,就不予以赘述了。)比如我们专业的核心具体是什么,前景如何,至少清华的王佺师姐是不太看好国内MIS的(相比他们清华的其他专业)。……最后,各种各样的考虑太多,反倒是浪费时间,畏葸不前。人不可能对一个事物完全了解透彻,必然带有主观局限性,对于没有早早下定决心的我来说,这个时候的最佳策略是:早准备,摸着石头过河,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东西,不要去研究了,统统见鬼去吧!

总的来说,两年来,成了一个半吊子的文科生。什么都知道一点,生活更多彩一点。后两年得抓紧培养理工科思维啊,先从POJ和Vijos打江山吧。以后的事情,得过且过,无知即力量,早选择早超生。

我只匆匆奔走在这世上,

任何欢乐都抓紧尝一尝,

不满意的立刻将它抛弃,

抓不住的干脆将它释放。

我只顾追求,只顾实现,

然后又渴望将人生体验,

用巨大心力,先猛冲蛮干,

而今行事却明智、谨严。

对于尘世我已了如指掌,

对于彼岸我已不存希望;

只有傻瓜才会盯着云端,

以为有同类居住在上面!

强者应立住脚,放开眼,

世界对他不会默默无言。

他何须去永恒之境悠游!

凡能认识,便可把握拥有。

他该如此踏上人生旅途;

任鬼魅出没而我行我素。

于行进中寻找痛苦、幸福,

他呀,没有一瞬感到满足!

EOF